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雨天拍照容易获得雅致朦胧的效果,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较大的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然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会因为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来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也才能够掌握雨中动态。
拍摄雨水时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对于许多人来说,雪的世界总显得神秘而宁静的,在纯洁中有着一般景物所没有的浪漫气息。拿起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将这些美丽的风景拍摄下来,则会使拍摄者获得一种别样的美好体验。实际上,我们所要拍摄的雪景,并非单指雪本身,而是拍摄由雪而形成的各种气氛和环境。
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15至1/160秒为宜,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
也许你的数码相机在普通环境下会获得相当准确的测光效果,但如果它不具备专用的雪景拍摄模式,那么请你千万不要相信你的相机在使用程序曝光(P)或自动曝光模式拍摄时会给你正确的曝光参数。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在P档或Auto档曝光模式下使用TTL平均测光模式进行测光,其所给出的曝光参数组合所获得的图像的光亮值其实是相机在计算了总光线强度后的平均值,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该测光模式所拍摄的图像大多都会出现偏暗或曝光不足的问题,这样就很难获得实景中晶莹雪白的真实色彩。
因此,在拍摄雪景时应着重使用点测光系统或中央重点测光系统进行测光,然后根据测光后给出的曝光参数来进行拍摄。如果相机本身只有普通的平均测光模式,则其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了。这时最好在拍摄时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增加一档或二档曝光补偿来进行拍摄。当然,如果相机具备全手动以及光圈(A)或快门优先(S)模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一至两档光圈或减慢一至两档快门来进行雪景拍摄。
降雪后,地面上的景物大多被白雪覆盖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积雪的亮度较强,反光率极高,所摄景物的明暗反差也大。此时,不适宜采用顺光拍摄大面积的雪景,它会使画面中的景物缺少层次,立体感。业余摄像时,最好选择有起伏的地形、地貌和物态,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来表现所摄景物的影调层次和白雪的质感。另外,在拍摄不同景别的雪景时,还要注意随时调整像机的白平衡。最佳拍摄时间可以选择早、晚,利用太阳光与地面夹角小,投影长,来增强所摄景物的立体感,达到明暗的相对平衡,而且,景物的投影还可以使空旷寂静的雪野增添生气和韵律。
在寒冷气候下拍摄雪景,不但要注意照片本身的测光、曝光、色彩还原以及构图取景等问题,还要学会保护好你的数码相机,对其进行防寒和防潮的处理。在低温情况下,数码相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大大的削减,因此,在寒冷地带拍摄时,就一定要做好相机和电池的保温工作。在相机不拍摄时,最好用具有保温能力的布包把电池包好贴身携带。对于相机来说,最好在外面裹上一层保温套,要拍照时,则迅速将电池装入相机开始拍摄。用完后,再迅速放到布包中保暖。为了预防万一,在外出拍摄前,还应根据拍摄情况的不同,再多准备一些备用电池。
月光如水,每每看到夜空中皎洁的月亮时难免有些拍摄的冲动。然而浩瀚夜空,如何更好的拍摄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亮呢?
⑴拍摄时用M档,因为更容易控制曝光。通过拍摄出来的照片,观察月亮是否亮成一片白,如果是的话就不断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或减小光圈来降低曝光量,直到你可以获得一张放大之后可以观察到月亮环形山的照片。
⑵拍摄时用长焦。你的焦距有多长就用多长,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啦!这样的话才可能获得一张较大的月亮的照片,否则放大都看不清,建议最好有等效焦距在200mm以上的镜头。
⑶拍摄时用三角架,因为焦距太长,手持相机只要轻微抖动月亮就成了糊饼啦~所以,一定要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
⑷如果可以手动对焦,你就调到无穷远,如果自动的话,就对月亮对焦即可,这不是难事。
这里,我们简述翻拍相片(此处指冲洗好的相片,不是指正、负片)时,要注意的摄影条件及后续的影像处理观念。
首先,光线要均匀,可以使用两盏或多盏灯,以45度角的方向入射。,在光线均匀入射后,我们要注意光线的角度及强度是否造成了相片表面的反光,此外,现场的杂物也应该尽量清理,并避免放置其它的不预期反射光线的物体。
在后期的影像处理上,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两点:明亮度与对比处理,例如,下图左方的相片,在翻拍时,虽然让光线均匀了,但是最后的情况却显得光线过于微弱,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在后期用明亮度的调整来弥补这个缺点。
使用PhotoShop加柔焦,去刮痕、去杂点,让相片看起来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是不是有时看到美丽的电视画面,但又苦于不知如何用照相机将它记录下来,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注意一下几点就能得到满意的画面。
电视画面是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一根根扫描线组成的。我国的电视网是在1/25秒的时间里扫描625条轨迹而构成一幅画面。所以,拍摄电视画面的快门时间应该尽可能地接近或稍慢于1/25秒。电视画面是活动的,如果太慢了会使影像模糊,太快了又和扫描速度不合拍。光圈用3.5,快门时间1/15秒或1/30秒(具体视屏幕亮度来调整),不需要加近摄镜头,一只50毫米的标准镜头就够用了。
平面直角较大屏幕电视机效果更好。必须用三角架,没有三角架可用椅子或桌子代替三角架支撑。拍摄前,擦去电视屏幕的尘土,检查是否有光源反在电视屏幕上,如灯光、镜子,玻璃门窗等光影。如有设法去掉。
水沸腾后会有大量的水汽冒出,给拍摄造成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拍出水珠翻滚的沸水效果呢?
拿一根管子伸到水面下吹泡泡,既有沸水效果又不会有水汽影响拍摄,画质可以提高几十倍!
鱼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对于鱼类的拍摄,当然是在水下拍摄的效果最好,最真实,但对于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水下去拍摄鱼类活动是不大现实的,所以,不少人将拍摄鱼类的目标定在了玻璃缸内拍摄。
玻璃缸的玻璃表面常常会产生较强的反光,所以不宜在明亮的室内拍摄。在拍摄时以人工光照明为好,在使用人工光照明时,不能直接用闪光灯等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如果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最好的方法是用高的ISO值,利用鱼缸里现有灯光进行拍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闪光灯做间接闪光照明,即在使用闪光灯照明时,先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开,用较长的闪光同步软线连接进行反射闪光照明。
拍摄玻璃缸内的游鱼,应该采用手动对焦,以被摄的鱼为对焦目标,不能用自动对焦功能进行自动对焦,因为现代很多自动对焦相机采用的红外线或超声波主动式对焦系统,这两种系统对玻璃后面的景物的对焦都不准。缸内的游鱼在水中的活动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其运动的速度因种类不同而异,所以,在利用现场光照明拍摄时应该根据鱼游动的速度来确定快门速度,一般快门控制在1/60~1/125之间。
拍摄时为防止照相机反映在玻璃上,可以用黑布遮挡主相继机身,只露出镜头。由于水面和玻璃表面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再加上水又吸收了部分光线,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在测定曝光值的基础上增加1~2EV。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跟DV(数码摄像机)不同,数码相机只能把视频文件存放在存储卡里面,由于存储卡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数码相机多以AVI格式拍摄短片,有少数的照相机可以MPEG4来储存视频文件。以AVI格式记录的视频文件分辨率为320x240,以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图片,视频文件体积较大,10分钟就可以消耗2G的空间。另一种是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分辨率为320x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体积较小。因为画质高,占容量少,MPEG4的记录模式已经在多款数码相机上使用。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能使用。
切换到相机的动态影像模式,然后按下快门键即可拍摄,再次按下快门键停止拍摄。
首先我们需要这张图片dpi在240~300(最好的效果),换算出来分辨率960*1440~1200*1800之间吧,比1200*1800再高的分辨率不会对冲印出来的6寸照片清晰度有什么改善了。
根据150PPI计算的数码相机可冲洗最大照片的数据对照表(英寸)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的。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要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的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体,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突出了主体还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留下深刻的印象。
雨天拍照容易获得雅致朦胧的效果,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较大的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然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会因为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来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也才能够掌握雨中动态。
拍摄雨水时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对于许多人来说,雪的世界总显得神秘而宁静的,在纯洁中有着一般景物所没有的浪漫气息。拿起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将这些美丽的风景拍摄下来,则会使拍摄者获得一种别样的美好体验。实际上,我们所要拍摄的雪景,并非单指雪本身,而是拍摄由雪而形成的各种气氛和环境。
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15至1/160秒为宜,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
也许你的数码相机在普通环境下会获得相当准确的测光效果,但如果它不具备专用的雪景拍摄模式,那么请你千万不要相信你的相机在使用程序曝光(P)或自动曝光模式拍摄时会给你正确的曝光参数。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在P档或Auto档曝光模式下使用TTL平均测光模式进行测光,其所给出的曝光参数组合所获得的图像的光亮值其实是相机在计算了总光线强度后的平均值,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该测光模式所拍摄的图像大多都会出现偏暗或曝光不足的问题,这样就很难获得实景中晶莹雪白的真实色彩。
因此,在拍摄雪景时应着重使用点测光系统或中央重点测光系统进行测光,然后根据测光后给出的曝光参数来进行拍摄。如果相机本身只有普通的平均测光模式,则其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就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了。这时最好在拍摄时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增加一档或二档曝光补偿来进行拍摄。当然,如果相机具备全手动以及光圈(A)或快门优先(S)模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一至两档光圈或减慢一至两档快门来进行雪景拍摄。
降雪后,地面上的景物大多被白雪覆盖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积雪的亮度较强,反光率极高,所摄景物的明暗反差也大。此时,不适宜采用顺光拍摄大面积的雪景,它会使画面中的景物缺少层次,立体感。业余摄像时,最好选择有起伏的地形、地貌和物态,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来表现所摄景物的影调层次和白雪的质感。另外,在拍摄不同景别的雪景时,还要注意随时调整像机的白平衡。最佳拍摄时间可以选择早、晚,利用太阳光与地面夹角小,投影长,来增强所摄景物的立体感,达到明暗的相对平衡,而且,景物的投影还可以使空旷寂静的雪野增添生气和韵律。
在寒冷气候下拍摄雪景,不但要注意照片本身的测光、曝光、色彩还原以及构图取景等问题,还要学会保护好你的数码相机,对其进行防寒和防潮的处理。在低温情况下,数码相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大大的削减,因此,在寒冷地带拍摄时,就一定要做好相机和电池的保温工作。在相机不拍摄时,最好用具有保温能力的布包把电池包好贴身携带。对于相机来说,最好在外面裹上一层保温套,要拍照时,则迅速将电池装入相机开始拍摄。用完后,再迅速放到布包中保暖。为了预防万一,在外出拍摄前,还应根据拍摄情况的不同,再多准备一些备用电池。
月光如水,每每看到夜空中皎洁的月亮时难免有些拍摄的冲动。然而浩瀚夜空,如何更好的拍摄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亮呢?
⑴拍摄时用M档,因为更容易控制曝光。通过拍摄出来的照片,观察月亮是否亮成一片白,如果是的话就不断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或减小光圈来降低曝光量,直到你可以获得一张放大之后可以观察到月亮环形山的照片。
⑵拍摄时用长焦。你的焦距有多长就用多长,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啦!这样的话才可能获得一张较大的月亮的照片,否则放大都看不清,建议最好有等效焦距在200mm以上的镜头。
⑶拍摄时用三角架,因为焦距太长,手持相机只要轻微抖动月亮就成了糊饼啦~所以,一定要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
⑷如果可以手动对焦,你就调到无穷远,如果自动的话,就对月亮对焦即可,这不是难事。
这里,我们简述翻拍相片(此处指冲洗好的相片,不是指正、负片)时,要注意的摄影条件及后续的影像处理观念。
首先,光线要均匀,可以使用两盏或多盏灯,以45度角的方向入射。,在光线均匀入射后,我们要注意光线的角度及强度是否造成了相片表面的反光,此外,现场的杂物也应该尽量清理,并避免放置其它的不预期反射光线的物体。
在后期的影像处理上,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两点:明亮度与对比处理,例如,下图左方的相片,在翻拍时,虽然让光线均匀了,但是最后的情况却显得光线过于微弱,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在后期用明亮度的调整来弥补这个缺点。
使用PhotoShop加柔焦,去刮痕、去杂点,让相片看起来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是不是有时看到美丽的电视画面,但又苦于不知如何用照相机将它记录下来,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注意一下几点就能得到满意的画面。
电视画面是由左向右,由上向下的一根根扫描线组成的。我国的电视网是在1/25秒的时间里扫描625条轨迹而构成一幅画面。所以,拍摄电视画面的快门时间应该尽可能地接近或稍慢于1/25秒。电视画面是活动的,如果太慢了会使影像模糊,太快了又和扫描速度不合拍。光圈用3.5,快门时间1/15秒或1/30秒(具体视屏幕亮度来调整),不需要加近摄镜头,一只50毫米的标准镜头就够用了。
平面直角较大屏幕电视机效果更好。必须用三角架,没有三角架可用椅子或桌子代替三角架支撑。拍摄前,擦去电视屏幕的尘土,检查是否有光源反在电视屏幕上,如灯光、镜子,玻璃门窗等光影。如有设法去掉。
水沸腾后会有大量的水汽冒出,给拍摄造成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拍出水珠翻滚的沸水效果呢?
拿一根管子伸到水面下吹泡泡,既有沸水效果又不会有水汽影响拍摄,画质可以提高几十倍!
鱼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对于鱼类的拍摄,当然是在水下拍摄的效果最好,最真实,但对于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在水下去拍摄鱼类活动是不大现实的,所以,不少人将拍摄鱼类的目标定在了玻璃缸内拍摄。
玻璃缸的玻璃表面常常会产生较强的反光,所以不宜在明亮的室内拍摄。在拍摄时以人工光照明为好,在使用人工光照明时,不能直接用闪光灯等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如果直接对着玻璃缸拍摄,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最好的方法是用高的ISO值,利用鱼缸里现有灯光进行拍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闪光灯做间接闪光照明,即在使用闪光灯照明时,先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开,用较长的闪光同步软线连接进行反射闪光照明。
拍摄玻璃缸内的游鱼,应该采用手动对焦,以被摄的鱼为对焦目标,不能用自动对焦功能进行自动对焦,因为现代很多自动对焦相机采用的红外线或超声波主动式对焦系统,这两种系统对玻璃后面的景物的对焦都不准。缸内的游鱼在水中的活动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其运动的速度因种类不同而异,所以,在利用现场光照明拍摄时应该根据鱼游动的速度来确定快门速度,一般快门控制在1/60~1/125之间。
拍摄时为防止照相机反映在玻璃上,可以用黑布遮挡主相继机身,只露出镜头。由于水面和玻璃表面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再加上水又吸收了部分光线,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在测定曝光值的基础上增加1~2EV。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跟DV(数码摄像机)不同,数码相机只能把视频文件存放在存储卡里面,由于存储卡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数码相机多以AVI格式拍摄短片,有少数的照相机可以MPEG4来储存视频文件。以AVI格式记录的视频文件分辨率为320x240,以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图片,视频文件体积较大,10分钟就可以消耗2G的空间。另一种是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分辨率为320x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体积较小。因为画质高,占容量少,MPEG4的记录模式已经在多款数码相机上使用。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能使用。
切换到相机的动态影像模式,然后按下快门键即可拍摄,再次按下快门键停止拍摄。
首先我们需要这张图片dpi在240~300(最好的效果),换算出来分辨率960*1440~1200*1800之间吧,比1200*1800再高的分辨率不会对冲印出来的6寸照片清晰度有什么改善了。
根据150PPI计算的数码相机可冲洗最大照片的数据对照表(英寸)